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和魂,高校承担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崇高使命。作为一种类型教育,传承红色文化、弘扬工匠精神是新时代赋予高职院校的神圣职责。办学70年来,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,扎根装备制造业行业沃土,深入推进“文化强校”战略,传承第一任校长王达成(原西北工业部部长、清华大学党支部首任书记)提出的“用革命的精神,创办革命的学校”的办学初心和陕西红色文化、工业文化,依托国家示范、国家优质和“双高”院校建设等项目,创新构建政府、行业、企业和学校“四方聚力”,育人路径、行动机制、实践平台、协同架构和反馈体系“五维联动”的“红色匠心”文化育人模式,打造了高职特色文化育人品牌。
一、目标思路
落实《高校思政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》的要求,学院秉承“以文化人、文化育人,服务学生可持续发展”的宗旨,围绕“大工业”的办学背景、“工人工匠”的培养目标、“工厂工程”的服务面向,确立“红色匠心”文化理念,有效聚合政行企校四方育人资源,打通“教育链”和“教学链”,实现“五育融合”育人路径、“五历实践”行动机制、“五区一体”实践平台、“五员团队”协同架构、“五元评价”反馈体系“五维联动”,倾力办有灵魂的教育、建有品位的学校、创有境界的文化、育有底气的人才,构建了具有鲜明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育人模式,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和职业生涯的永续发展。
二、实践过程
(一)顶层设计,凝练“红色匠心”文化核心理念
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,紧扣“技术技能工人到大国工匠”的培养目标,传承“用革命的精神,创办革命的学校”的办学初心,四方聚力、多维联动,积淀形成了以“红色”作底色、以“工业”为灵魂、以“卓越”为境界、以“匠心”作特色的“红色匠心”校园文化。
同时,学院与政行企紧密合作,依托校企协同育人战略联盟等四大平台,有计划、分步骤地推进党旗领航工程、文化艺术节、高雅艺术进校园、“三走进”活动、楼廊道路文化群建设等十大载体贯通互动,构建了体现历史传承、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“红色匠心”校园文化。
(二)打通双链,确立“双链路”文化育人生态
把“红色匠心”文化育人理念通过“教学链”“教育链”分别落实在学院各专业《人才培养方案》和《文化育人实施方案》中。“教学链”即:在制订学院人才培养方案时要将“综合素质教育”作为课程结构中的四个模块之一,形成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、《音乐鉴赏》等必修课与《中华民族精神》等选修课、创新创业课与企业订制课、线上课程与线下课程“四结合”。“教育链”即:按照《文化育人实施方案》,构建精神、环境、制度、行为、企业等“五大文化育人体系”,一体化指导育人实践,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三全育人立体化格局。
(三)五维联动,实施“文化育人”系统工程
1.打通“五育融合”文化育人实现路径。将“红色匠心”文化育人理念通过德智体美劳五个维度贯通到育人的全方位,通过线上线下结合、思政课与课程思政结合、教师引导与学生主动参与结合、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结合、制度约束与活动熏陶结合,实施“五心育人”工程,借助三观养成正心育德、借助大赛平台匠心育智、借助传统文化仁心育体、借助革命文化红心育美、借助社会实践润心育劳,构建“是非明、方向清、路子正”育人格局。
2.创新“五历实践”文化育人行动机制。将文化育人与实践育人有机统一起来,立足高职办学特色,从人才培养的全要素出发,实施“五历实践”育人融合计划,开展“红色访学经历+社会实践经历+创新创业经历+企业实习经历+劳动锻炼经历”系列实践,覆盖所有在校生,纳入学生综合评价体系,强化核心能力、职业变迁能力和综合素质,在文化实践中塑造青年学生文化气质,推进学生可持续发展。
3.打造“五区一体”文化育人实践平台。以“协作共赢”为宗旨,依托校园内的一馆(校史馆)、一园(机床文化园)、一廊(企业文化长廊)、一空间(VR智慧思政实训中心)实践设施,借助校企协同育人战略联盟、全国机械行业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职教集团、陕西装备制造职教集团、西部产教融合研究院,搭建校区、社区、厂区、馆区、园区等多元文化“五区一体”育人平台,目前涵盖企业厂区580个、展览馆(博物馆)81个、科技园(工业园)39个,深入挖掘多方文化资源,多渠道、多层次、多方面地融入陕西经济社会发展,通过有力、有序、有效的组织,构建“校企、校地、校所”联动育人机制。
4.形成“五员团队”文化育人协同架构。整合多方资源,构建“教职员、研究员、宣讲员、大学员、联谊员”聚合的“五员团队”,开展协同复合育人。囊括职教名师、大国工匠、杰出校友、品学兼优学生、社会楷模、卓越企业家等230人组成的育人团队,以榜样文化教育引领为根本,不断增强文化自信,使学生努力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。
5.构建“五元评价”文化育人反馈体系。按照以学生为本、促进其全面发展的理念,依托首批国家诊改试点院校,顶层设计制定学生“五元评价”反馈制度,通过对学生“操行学分、文化学分、素质学分、实践学分、创新学分”等质量重要指标加强学生发展的督查监测,诊断与引导学生综合素质与个性特长全面发展,提高学生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满意度。
三、育人实效
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,在红色匠心校园文化的滋养、塑造和沁润下,一大批品格高尚、素养优良、能力全面的工院学子走出校门,在广阔的时代大潮中搏击风浪、成就自我。
(一)学生思想素质显著提升
“爱党爱国、勤奋学习、立志成才”已成为校园思想的主流,积极向上的价值观、道德观已成为学生的言行标准。近五年,先后涌现出陕西省“自强之星”8人、陕西省教育系统“我身边的好典型”1人、CCF职教优秀学生2人、陕西省最美志愿者7人;学生共获省级以上文化类表彰奖励187项,学生社团年均获奖2100多人/次;累计发展学生党员2786人,连续8年获评陕西省高校共青团工作优秀单位,获评陕西“学雷锋活动”示范点2个;获国家级校园文化成果奖1项、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奖7项。
(二)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愈加增强
学院学子在亲身参与中,理想信念更为坚定,人生规划更具导向性,就业的核心竞争力也不断增强。近五年,学生在国家级、省级技能大赛中累计获奖1231项,其中国家级奖项463项。就业率连续十年稳定保持在97%以上,在国有大型企业、世界500强、国内100强企业的就业率达到52%,先后涌现出全国人大代表何菲、全国技术能手何小虎、陕西省技术状元黄亚光、四川省技术能手郑永涛、陕西省优秀大学生村官王鹏等优秀毕业生,26名毕业生入职清华大学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担任实训指导教师。学院也连续三届被评为陕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,荣获全国职业院校就业竞争力示范校和陕西省高职院校首批“示范高校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机构”。
(三)校企融合质量明显提高
学院将人才培养标准与企业需求相结合,主动对接陕西装备制造业,政行企校紧密合作,合作伙伴涵盖装备制造、电子电气等十大行业门类的580家企业,牵头成立陕西装备制造业职教集团、全国材料职业教育集团,主动寻求学校与企业产教深度融合的最佳契合点,与世界五百强企业联合开展形式多样的订单培养、校企共建、员工培训、科研攻关等,催生出“协同育人好师傅”“优秀校友大讲堂”等多个文化育人品牌,形成了欧姆龙、亿滋等校企合作典型案例,受益学生4000余名。
(四)学院社会声誉不断攀高
学院坚持以培养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己任,加快综合改革发展步伐,提升内涵发展品质,凸显了育人为本、质量为先的发展新成就,也直接带动了学院知名度与美誉度的提升。近五年学院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、全国高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、全国职业教育先进集体等国家级荣誉21项、省级荣誉178项;作为全国首批首家高职院校顺利通过诊断与改进复核,以全国前十、西部第一的位次入选全国高水平高职院校A档单位;《光明日报》《中国教育报》等权威媒体年均刊发学院新闻及专题稿件1437篇。
四、主要经验
(一)品牌特色:构建了“大思政”的协同育人格局
通过不断实践,学院构建了党建领航、“工院精神”引领、“三风”带动、“红色匠心”的协同育人体系,并综合利用校内外育人平台、实践基地和第二课堂等,将师生思政教育融入学院党建、融入教育教学、融入实践锻炼,立德树人成效显著。
(二)育人特色:形成了工院特质的文化育人机制
以“红色匠心”为抓手,把校园文化贯穿于教学、管理、服务的全过程,将校园文化建设与解决学生思想实际相结合、与促进学生创业就业相结合、与师生共同成长发展相结合,形成了打通课堂、联通社会、融通发展的实践育人机制。
(三)创新特色:打造了“红色匠心”高职校园文化
实践探索“红色匠心”文化育人核心理念。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,整合陕西重工业基地所展示的工匠精神特质,结合学院大学精神,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彰显工匠精神的高职特色文化品牌。
原文链接:https://article.xuexi.cn/articles/index.html?art_id=17102666955359980685&item_id=17102666955359980685&study_style_id=feeds_default&ref_read_id=528fcb2d-a22a-4d7d-940a-4e8bf05ecd4a&pid=20603476155919982&ptype=100&reco_id=8194013819404162021_1611106926&study_comment_disable=0&study_video_continue=undefined&source=share&share_to=wx_feed